2009/01/10(六)19:30 @ 中山堂中正廳: TCO特別企劃2「發現錢南章」
我上次聽國樂是高中的時候了, 當時跟我弟 (二胡高手) 和爸媽一起去聽 閔惠芬 和國樂團的演奏, 而我居然在觀眾席第一排睡著! @@ 可見我跟國樂有多麼八字不合了 orz這次會再度聽國樂, 完全是衝著全場錢南章的作品來的. 他是台灣音樂 (器樂和聲樂) 教父級的人物之一, 我在台大合唱團和愛樂合唱團都唱過他的作品. 很幸運地, 我又搶到前排的好位子, 得以有機會聽到僅有的三支琵琶發出細微的聲響...
但表演完後進入了漫長的換場, 大約快20分鐘! 實在不解為何如此安排. 不過第二組曲目, 四首原住民藝術歌曲, 真的是美到不行啊! 女高音林惠珍 (著其原住民服裝) 完美地詮釋, 讓我的心情隨著音樂進行時而活潑, 時而低吟. 上半場結束, 她獲得熱烈的掌聲.
下半場是重頭戲, 錢南章特別為本場演奏會寫的 "八家將" 八革胡協奏曲. 革胡的角色相當於交響樂團的大提琴. 這首曲子顯現出錢南章還是走在時代尖端的作曲家: 八個革胡手扮裝鮮豔, 輪流肢體演出; 後面的樂團手不只忙著演奏樂器, 更充當群眾此起彼落地吆喝 (而且音還蠻準的!); 當兩支嗩吶從觀眾席後面邊吹邊走向舞台時, 我都要流淚了, 好一個熱鬧的 "八家將"音樂寫真啊!
音樂方面, 穿插華格納的歌劇旋律讓我會心一笑 (錢南章曾經留德), 而類似 佩爾特(Arvo Pärt) tintinnabuli 的簡單音階也造成不錯的音響效果. 曲子的高潮, 大調音階轉換成中國五聲音階, 更是讓我激動不已. 雖然台北市國還不太習慣加上舞台戲劇效果的演出, 但這首曲子讓我對他們有更多的期待.
再來的台語歌謠, 不論是樂團合奏, 還是伴隨合唱團, 就沒有這麼感人的效果了. 尤其是合唱團居然用了音箱擴音, 跟樂器的聲音完全無法融合 (照理說, 聲音要穿越國樂團應該比管絃樂團容易吧?) 不過合唱團的技巧很強, 最後一首曲子正是我唱過, 惡名昭彰困難的 "丟丟銅仔", 他們也舉重若輕地表演地很順 :) 安可曲是農村酒歌, 我在愛樂也唱過.
高雄室內合唱團演唱錢南章: 丟丟銅仔. 市國當天的演出好很多.
神級的作曲家、好的指揮、盡職的樂團. 總之是我聽的這幾場中, 最棒的音樂會! 可惜沒有太多影音可以放 :(
2009/01/11(日)14:30 @ 國家音樂廳: TSO40–muse經緯線Ⅰ-- 紅色大提琴
這場完全是衝著指揮 (著名男中音費雪-狄斯考之子) 和大提琴家亞歷山大‧貝理. 兩首曲目我都不熟, 前一天開 YouTube 預習一下. 到場以後, 發現節目單竟然是免費的, 所以就算沒聽過曲子, 也至少知道有幾個樂章.上半場完全是聽大提琴家表演啊! 雖然和指揮一樣, 長得都很喜感 (有可能是遺傳XD), 但拉奏起來真的是天籟! 把普氏炫技的部份表現地完美無缺, 而且琴聲嘹亮清澈, 一點也沒有他外表顯示的蒼老感. 可惜觀眾不知道是悶太久還怎樣, 居然在慢板的第二樂章結尾就鼓掌了. 手上有節目單還這樣, 真不知該怎麼說...(唯一的爛解釋是這小調的樂章以大調結尾.)
貝理的安可曲也很夠意思, 知道台灣曾為巴哈的無伴奏瘋狂, 就來一首最輕快的 :) 他的演奏風格跟杜普蕾很相似, 動態極大, 感情豐沛, 不似羅氏或是卡薩爾斯般滄桑. 聽了這首安可曲, 勉強可以安慰我搶不到馬友友的票的心情了^^
下半場是蕭氏最有名的曲子, 但我只熟最後一個樂章. (第十號交響曲是我的最愛, 而蕭氏很多作品只是讓我想拉肚子orz) 第一樂章演出完畢, 單簧管可能簧片爛掉了, 被迫衝進入口換樂器, 指揮轉身過來鞠了個躬 (也讓我仔細看他喜感的五官XD). 台北市交的弦樂真的有夠差的, 連 "sym-phony"--一起發出聲音--都做不到, 弦樂每個音都像波浪一樣擴散, 聽得我耳朵真難過.
更難過的是, 觀眾又在慢板第三樂章結束時鼓掌了...真的很無言耶, 這明明是憂鬱的樂章, 而且如上面 YouTube 所示, 第四樂章開頭是銅管重頭戲, 情緒不應該被掌聲打斷. 害我面對比NSO不會放砲的銅管演出, 還是high不太起來.
下半場演出完沒有安可. 我覺得是好事.
2009/01/13(二)19:30 @ 演奏廳: 徐嘉琪與朋友們系列音樂會
衝著很少在台灣被完整演出的 馬勒聯篇歌曲 來聽的. 首先是車車 (車炎江, 台大合唱團聲樂指導老師之一) 作曲目導聆. 他講了好長一段, 也落了許多中德文專業詞彙, 倒是幫助沒有買節目單的我一個大忙 :) 上半場男低音廖聰文 (又是個長得喜感的光頭XD) 唱得極好. 雖然因為他的音域, 調性降了三度演出, 但他的聲音感情和咬字, 以及徐嘉琪同樣富表情的伴奏, 還是很適當地傳達了這組歌曲的少年情懷.
下半場就讓我很想罵髒話了. (事實上我邊回家邊罵) 哪有一個多星期前就知道感冒, 卻到中場休息後才出場致歉說無法演唱的道理啊?? 這群音樂家 (包括車車) 的危機處理也欠佳, 讓整場觀眾錯愕地為 "沒有演出" 鼓掌, 更讓我買票的銀子有一半丟到水裡 (事實上還是給他們賺)!
2009/01/15(四)19:30 @ 致凡演奏廳: Trio Was Das
這場是衝著免費室內樂演出去聽的. 但我原本不知道演出場地是音樂補習班, 演奏者是大學生程度. 上半場貝多芬第13號、27號鋼琴奏鳴曲是個慘劇, 演出者甚至彈錯一整個小節 (然後馬上重彈該小節orz). 貝多芬第三號大提琴奏鳴曲和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也是不忍卒聞. 反而是最後一首, 由小品樂章組成的尤昂小三重奏(Juon: Trio Miniaturen, op.18b), 三人合作得蠻好的.
Le trio Appassionato演奏尤昂小三重奏第一樂章: 幻想曲(Rêverie)
Le trio Appassionato演奏尤昂小三重奏第二樂章: 幽默曲(Humoresque)
Le trio Appassionato演奏尤昂小三重奏第三樂章: 悲歌(élégie)
B3 Classic Trio演奏尤昂小三重奏第四樂章: 幻想舞曲(Danse fantastique), 小提琴聲部由豎笛演出
安可曲恆春小調(青蚵仔嫂)也不錯. 只能說, 知道自己沒本事, 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大曲目, 尤其是全台巡迴演出...
對了, 江亦帆老師的每週免費數位音樂講座蠻不錯的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