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2010

14th Taipei Hope Area Reading-Group "Facilitator Development Program"

英文不太好懂, 翻成中文就是: 我參加了台北希望園區 第十四期讀書會導引人培訓班,
簡稱 "北希 14期".

這樣介紹, 好像還是不知道是什麼邪教XD 它的網址在 這裡.


總之, 是我在前年上海行, 認識的一群好朋友, 她們參加的組織 (沒錯, "她們" 全是正姐). 在跟她們吃喝玩樂了一年半, 我終於被說服參加她們的入門班, 每星期日9:30-16:30, 連續四週.

這次上課最深刻的內容是 "意識會談法", 也就是 "有聚焦與導引的聊天". 所以姑且讓我小小試一下, 用 "意識會談法" 的形式, 把這四週上課的感想寫下來.

第一層次: 客觀事實
這個班分成四組, 每組組員6個左右, 保姆 (組頭) 兩位, 進行大部份的互動討論.

第一天由希望園區大家長 嚴守仁, 以講堂課的方式, 介紹園區的核心價值 -- STORY 法則.
S: Support 支持
T: Trust 信任
O: Open 開放
R: Respect 尊重
Y: Yes! 新的生活

第二天至第四天, 小組每個人輪流充當意識會談的引導人. 而這三天的課程, 也著重於會談的相關課題: 第二天早上由園丁 林月清 解釋 意識會談法, 並進行保姆示範演練. 下午則由園丁 林清雅 以講解與實驗的方式, 傳達 "傾聽" 的技巧.

第三天早上由園丁 黃琬玲 講述回應的五種技巧 (忠告, 解釋, 支持, 探索, 改換說法), 並讓學員演練. 下午我因故無法出席, 是由園丁 QQ (俞慧嬪) 帶大家探索生命北極星.

第四天早上由園丁 賴碧蓉 講述自助助人的前提與方法, 下午則由園丁 池皓農 總結, 以自身經歷與課程回顧, 鼓勵大家共同創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環境. 結業式則由大家發表感言, 並許下各自的承諾.

第二層次: 感受經驗
在這四天裡, 我感受到一股強大而溫暖的力量. 北希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很細心體貼地照顧學員. 至於同組的學員間, 從一開始的陌生與無所適從, 透過課程與團康活動的聯繫, 變得開放與願意合作. 到了第四天, 我已經覺得我們組是一個強大的合作團隊, 可以用有效的溝通和絕對的信任, 討論內心深處的感受與觀念, 並塑造可行的行動. 可能是課程設計得好的關係, 我在這裡的感覺只能用 "神奇" 來形容.


第三層次: 詮釋價值
我人生中類似的經驗, 只有在合唱團學長 greener 的聚會中, 可以體驗到聚焦的聊天; 但這聊天有很強的被主導性, 不像這次的課程是由幾乎平等的各方參與.

至於北希這個課程的意義, 我認為是一種 "成蟲細胞" 的持續構築. 為了成就更多有社會意識的尖兵, 我們和園丁們學習各種提升自我能量的方式, 並透過傾聽與回應的技巧, 將這種能量傳達給別人. 這種 "教學" 方式有別於傳統的被動式吸收, 而以積極的實際作為, 讓個人可以直接找尋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

第四層次: 啟示行動
在這次課程之後, 我得以再一次省思我生命中重要的部份, 以及目前我如何處理它們. 我本來就是個很有目標的人, 但在衝向目標的時候, 我還需要像這次一樣的檢視, 了解我設定的目標, 跟我想要成為的人, 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這樣調整下的目標, 才會變得有意義, 達成的同時也達到了自我實現與成長.

此外, 這次的課程也促使我更積極地尋找生命的終極關懷, 並藉由刻意的練習, 使我的生活各部份達到更和諧的均衡發展.

一個實際的行動, 是去看了 "謝錦" 紀錄片, 並與同看的朋友進行討論. 這部片的主角 謝錦桂毓, 在一小時半的影片結束後, 以同樣長的時間, 實際而生動地展示 "蘇格拉底式" 的啟發性教學, 讓我深刻地領悟到, 要 "做自己的主人", 在 "當下" 的 "現場", 與所 "愛" 的夥伴們, 創造出真正想要的 "人生風景".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