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2010

Concerts In Spring 2010

本來沒買多少票, 但近來朋友不斷讓票出來, 導致本來就忙於看足球和參加婚禮的時間, 被壓縮得更緊了 orz 現在一樣以佇列方式(queue)先進先出心得:

2010.4.11(日) 19:30@音樂廳 赫比希大師班音樂會
這完全是為了台灣千秋王子 黃東漢 大師聽的音樂會啊!! 會前還在摩斯巧遇大師 >///< 他是壓軸, 所以前面幾首當補眠 XD (這天凌晨看電影+駕皇馬, 下午又去snep家玩了很久的Wii...) 上半場: 黃佳俊指揮韋伯"奧伯龍"序曲 (Weber: Oberon Overture), NSO還在熱身貌, 過程相當不協調. 林勤超指揮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op.47) 第一樂章, 他和獨奏郭承昊的分別表現都非常有專業水準, 可惜樂團和獨奏兩邊的融合不夠密. 鮑凱丞指揮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 (Tchaikovsky: symphony no.6 "Pathetique", op.74) 最後一個樂章, 情溢乎辭, 是有符合天鵝之歌那種欲振乏力的感覺啦 :P

下半場: 朱珠指揮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 (Schubert: symphony no.8 "Unfinished", D759) 全曲兩樂章, 實在蠻死板的大陸式演繹, 沒有我想像中該有的詩意. 最後就是大師! 果然不讓日本千秋王子專美於前, 大師不但同樣指貝多芬, 而且還是他最耳熟能詳的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Beethoven: symphony no.5, op.67) 彷彿是延續舒伯特行板未完成的絮語, 大師從第三樂章以穩健的步伐, 將舒伯特多愁善感的曲調轉化, 展現眾聲齊鳴的不死鳥魂!

安可當然是所有的學生, 鼓掌感謝台下的赫比希大師指導 ^^

2010.4.14(三)19:30@音樂廳 安.蘇菲.慕特音樂節 - 德弗札克之夜
伴奏是國台交, 所以注定要豎起耳朵, 過濾掉樂團雜音, 才能仔細品味穿得美拉得更美的慕特(的小提琴)

上半場是熟悉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Brahms: symphony no.1, op.68), 聽的當時就很想奪門而出, 為什麼別場會遲到, 這場我要這麼準時?@@ 不整齊已經很嚴重, 音色破到像是在小巨蛋演出是怎樣? Orz

好在下半場慕特出場, 成為全場焦點. 一開始暖身的德弗札克浪漫曲 (Dvorak: romance in F, op.11) 其實沒有搭配得很好, 但跟上半場的反差已經很大. 再來的壓軸--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 (Dvorak: violin concerto, op.53), 就聽到慕特大爆發了! 那是一種較為低沉, 如女中音般的吟哦聲, 沒有過急的炫技, 但也沒有拖泥帶水的瘖啞, 就是一種飽滿有活力的感覺! 一點個人的小瑕疵是, 第三樂章的迴旋主題高音和次高音準過低, 只有最後一個反覆才拉對了. 更嚴重的當然是跟樂團沒辦法唱和. 但說實在的, 是因為樂團水準差得太遠, 無法跟上...

掌聲不斷, 但沒有安可, 有點失望沒能聽到慕特獨奏.

2010.4.18(日)14:30@音樂廳 NSO精選--音 光之交響
這完全是衝著蕭士塔高維契的第十號交響曲聽的, 第一次是在美國聽到現場演出, 驚為天人, 馬上把對蕭氏其他作品的怪異成見拋掉. 這次能在台灣聽到完整演出, 也蠻幸運的.

上半場: 拉威爾 "鵝媽媽組曲" (Ravel: Ma mere l'Oye, 連結裡是帕望舞曲, 曾經在幾米音樂劇 "地下鐵" 大量被採用) 遲到未入場, 看電視演出似乎不錯的. 第二首為現代作曲家蘇珊鮑提(Susan Botti)的 "在黑夜裡" (Within Darkness), 作曲不錯, 將黑暗中能聽到的蟲鳴耳語表現得很生動, 可惜小提琴獨奏控制不佳.

下半場: 蕭士塔高維契 第十號交響曲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0,op.93, 連結裡是第二樂章著名的 D-S-C-H 動機). 在空曠的音樂廳座位中, 創造陰森壓抑後解放歡欣的感覺, 聽起來很爽. (無安可)

2010.4.28(三)19:30@音樂廳 TSO 神奇號角手
指揮是著名單簧管演奏家 保羅梅耶 (Paul Meyer), 獨奏家則找來著名小號演奏家 大衛葛林納 (David Guerrier). 可惜客串指揮和法國號的表現都沒有他們本行好. TSO表現得也很糟, 管絃分家得比以前指揮更嚴重.

上半場: 穆索斯基 "荒山之夜" (Mussorgsky: night on bald mountain, 連結是迪士尼電影 "幻想曲" 內該曲動畫), 沒有堆疊, 好像還在熱身. 而這時候指揮已經開始趕拍, 這個災難一直延續到全場. 再來是葛林納演奏 葛黎雷的法國號協奏曲(Glière: horn concerto,op.91), 動機堆疊如法朗克(Cesar Frank)般洗腦式重複, 但旋律蠻好聽的; 可惜葛林納對法國號的控制不佳, 經常吹破音/悶住, 使整首演出支離破碎.

下半場: 阿魯圖利安 小號協奏曲(Arutunian: trumpet concerto) 為本場最佳, 葛林納的小號清亮, 技巧華麗, 樂團在這首富傳奇曲風味的輪旋中, 也較少趕拍的缺點. 最後一首是拉威爾改編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為管弦樂版, 這首趕拍的災情擴大不可收拾, 到後來已經不像在逛畫展, 倒像是Sogo週年慶, 大家擠進百貨公司搶貨結帳@@. 相當不舒服地離開音樂廳. (無安可)

2010.5.7(五)19:30@演奏廳 NSO音樂學苑 舒曼與布拉姆斯的室內樂精選
很意外的時間 (上班日晚上), 故第一首遲到沒聽到. 劉岠渭這次介紹得不錯, 把舒曼和布拉姆斯在音樂和生活上的連結點出來, 曲目分析也很明確. 鋼琴和第一小提琴有點恍神, 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表現非常好.
上半場: 舒曼五首大提琴民歌風作品的第一首(Schumann: Stüke im Volkston,op.102-1). 舒曼絃樂四重奏第四樂章 (Schumann: string quartet no.1,op.41-1,mov.4).
下半場: 布拉姆斯c小調F.A.E.小提琴詼諧曲 (Brahms: scherzo in c for F.A.E. sonata), 這首布拉姆斯寫來和舒曼等送給姚阿幸的作品, 切分和hemiola用得很多. 最後是布拉姆斯的第一號鋼琴四重奏第三樂章(Brahms: piano quartet no.1,op.25,mov.3), 深情的演出讓我接著買了台北愛樂室內系列的本曲全場演出 :)

2010.5.8(六)19:30@中山堂 TCO 弓焰弦情
這場北市國樂團的演奏會, 下半場卻找來 米夏麥斯基(Mischa Maisky)合作, 可說是物超所值.
上半場: 二胡演奏家馬曉暉帶來四首合奏曲《天山牧羊女》、《月夜》、《琴韻》(馬曉暉作曲) 與《蘭花花敘事曲》. 馬曉暉的演出相當細膩, 尤其《蘭花花敘事曲》的各段落故事性都表達得很完整. 安可曲是二胡名曲《賽馬》.

下半場: 鍾耀光: 大提琴與國樂團的《蒙古幻想曲》, 還好. 壓軸的 蕭士塔高維契大提琴協奏曲(Shostakovich: cello concerto no.1,op.109)就真有感覺了, 雖然配器改為國樂團, 但那詭異的氣氛仍在, 辛苦低音笙 (擔任低音管聲部) 和各式國樂打擊樂器的畫龍點睛!


2010.5.14(五)19:30@音樂廳 NSO狂飆日耳曼--1883年 夏 戀人哪
說來可惜, 是為了 "死與淨化" 買了票, 卻因遲到無法聽到這首不常被演出的理查佳作 :(

上半場: 理查史特勞斯 "死與淨化" (Richard Strauss: Tod und Verklärung,op.24, 連結把這首的內心張力演出來), 看電視管樂似乎表現不好. 再來同樣是他的作品 單簧管與低音管小協奏曲 (Richard Strauss: duet concertino for bassoon and clarinet,TrV.293), 獨奏和大部份的樂團表現不好, 只有弦樂低音聲部比較進入樂曲.

下半場: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 (Brahms: symphony no.3,op.90). 這是我認為布拉姆斯最好的管弦樂作品, 也蠻驚訝自己已經蠻久沒聽它的現場演出. 不過 NSO 還是讓人失望了, 覺得樂手不夠熟練, 很多地方硬過沒過, 管弦也沒辦法順暢連接. (龐大的曲子之後沒有安可很正常.)

2010.5.15(六)19:30@音樂廳 NSO精選 薩克斯瘋弦樂
上半場: (曲目介紹 1 2 3 4)
狄奧多拉奇斯 第四號絃樂四重奏《馬札》 (Theodorakis: string quartet no.4 "Maza"): NSO獨奏群節奏清晰, 表現突出.
尚‧巴帝斯特 大四重奏協奏曲 (Jean Baptistej Singelée: grand quatuor concertant,op.79): 維也納薩克斯風四重奏技巧高超, 如沐春風.
福婁利昂 迎合大眾口味的薩克斯風組曲 (Florian Bramböck: publikumsgeschmacksanbiederungssuite für saxophonquartett): 有著舞蹈的節奏, 但沒有我想像中 馬拉度納射門得分後 的感覺 XD
法斯坦‧尚尚 薩克斯風四重奏 (Faustin Jeanjean: Quatuor pour Saxophones): 有幾段鄉村寧靜的段落, 在聒噪的炫技之外多了點溫柔.
羅西尼 羅西尼菜單 (Rossini: Rossini a la carte--arr.): 薩克斯風來幾段 威廉泰爾塞爾維亞理髮師, 很妙又贏得熱烈掌聲.
約翰‧史特勞斯 無窮動 (Johann Strauß: perpetuum mobile,op.257): 這首我也聽過豎笛四重奏演過, 總覺得要是最後是 fade-out 會更妙 :P
法朗茲‧席布卡 薩克斯風四重奏,絃樂團與打擊協奏曲 (Franz Cibulka: concerto for saxophone quartet, string orchestra and percussion): 小提琴群不整齊, 曲子也有點悶.
下半場:
柴科夫斯基《憶懷念之地-旋律》(Tchaikovsky: Souvenir d’un lieu cher- Mélodei,op.42 no.3): 演壞了, 柔美的旋律因為合奏不齊而被破壞.
柴科夫斯基 小夜曲 (Tchaikovsky: serenades,op.48): 國內經常演出. 我覺得比 樂興之時 好, 但還是懷念 南藝大 較飽滿的演出.
安可曲: 維也納閃亮亮薩克斯風四重奏一首, 合奏一首.

2010.5.21(五)19:30@音樂廳 北市交與小曾根真 -- 一個爵士音樂家的蓋希文狂想
上半場: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Gershwin: An American in Paris) 遲到未聽. 藍色狂想曲(Gershwin: Raphsody in blue) 不久前郎朗演過不怎麼樣, 這次小曾根真用爵士即興演出華彩片段, 一整個有fu!

下半場: 蓋希文F大調鋼琴協奏曲 (Gershwin: piano concerto in F), 樂團和曲子本身不怎麼樣, 鋼琴家的詮釋倒是很活潑.

安可曲: 好像是蕭邦華麗大圓舞曲 (Chopin: grande valse brilliante,op.18)... 還是小狗圓舞曲 (Chopin: valse "minute",op.64 no.1)?

2010.5.22(六)14:30@演奏廳 NSO音樂學苑--布拉姆斯的室內樂重奏樂章
經過余濟倫老師的講解, 覺得布拉姆斯比較不那麼晦澀難解了, 雖然還是對大量的切分和hemiola很感冒 XD

上半場: 第一號鋼琴三重奏第一樂章 (Brahms: piano trio no.1,op.8,mov.1), 第三號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 (Brahms: string quartet no.3,op.67,mov.2), 第一號弦樂五重奏第一樂章 (Brahms: string quintet no.1,op.88,mov.1)

下半場: 第一號弦樂六重奏第二樂章 (Brahms: string sextet no.1,op.18,mov.2), 第二號弦樂六重奏第一樂章 (Brahms: string sextet no.2,op.36,mov.1)

2010.5.22(六)19:30@小巨蛋 卡列拉斯VS卡娜娃
純粹是票價不到一千卻可以看到巨星. 小巨蛋音效不期不待. 卡列拉斯的頭頂共鳴因為收音不好被埋沒了, 所幸下半場習慣後漸入佳境; 卡娜娃歌劇聲音不錯, 但音樂劇曲目不適合她.

曲目
上半場:
2.(卡列拉斯) 托斯蒂 "最後一首歌" (Francesco Paolo Tosti: L'ultima canzone)
3.(卡列拉斯) 潘尼諾 "為什麼" (Pennino: Pecchè)
4.(卡娜娃) 瓜斯塔維諾 "玫瑰與柳樹" (Guastavino: La Rosa y el sauce)
5.(卡娜娃) 普契尼 "杜蘭朵公主" 柳兒名曲 "先生請聽吾言" (Puccini: "Singore, escolta", from "Turando")
6.(卡列拉斯) 倫第尼 "我願" (Rendine: Vurria)
7.(卡娜娃) 夏邦提耶 "露薏絲" 裡的 "從那天起" (Charpentier: "Depuis le jour", from "Louise")
8.(樂團) 比才卡門組曲 (Bizet: Carmen suite, Aragonaise-Danse Bohème)
9.(卡卡) 威爾第 "茶花女" 對唱 "飲酒歌" (Verdi: "Brindisi", from "La Traviata")
下半場:
1.(卡娜娃) 蓋希文 "乞丐與蕩婦" 裡名曲 "夏日時光" (Gershwin: "Summertime", from "Porgy and Bess")
2.(卡娜娃) 蓋希文 "史特勞斯的歌" (Gershwin: By Strauss)
3.(卡列拉斯) 拉瑪 "輕歌無語" (Lama: Silenzio Cantatore)
4.(卡列拉斯) 卡迪羅 "負心人" (Cardillo: Core n'grato)
5.(樂團) 哈察都亮 "慢板" (Khachaturian: Adagio from "Spartacus")
6.(卡娜娃) 康爾果德 歌劇 "死亡之城" 之 "瑪莉耶塔之歌" (Korngold: Marietta's lied, from "Die tote Stadt")
7.(卡列拉斯) 音樂劇 "夢幻騎士" 裡的名曲 "不可能的夢" (Leigh: "The Impossible Dream", from "Man of La Mancha"): 楊呈偉不久前唱過, 比較好聽.
8.(卡列拉斯)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四首安可曲! 卡列拉斯慢熱型, 越唱越好; 卡娜娃在安可曲時選的音樂劇曲目還是不好聽, 不過後來演唱的一小段 "親愛的爸爸" (Puccini: "O mio babbino caro", from "Gianni Schicchi") 還是很有水準.

2010.5.30(日)14:30@中山堂 TCO絲路系列音樂會默契神會
(演出團體曲目詳情)
上半場: 先由倫敦地區組成的維吾爾小樂團開場. 簽證的一波三折導致人員沒有到齊, 但台灣的協演人員表現得還不錯. 三首之中, 以最後一首加入歌女舞蹈較吸引人. 再來巴黎地區的伊朗團體演出, 很忠實地表現伊朗地區的特色, 不過曲子也蠻長的. 接下來是由台灣人組成的汎絲路樂團, 我覺得小提琴和笛子的表現不夠好, 三首不同地區的曲子詮釋也較平淡.

下半場: 先由中東笛權威 Bassam Saba 和他在紐約阿拉伯樂團的手鼓伙伴, 帶來三首精采的中東笛和烏德琴曲目. 真的是一流的演奏啊, 手鼓+鈴鼓是現代設計樂器也蠻好聽.

最後是我最期待的圖瓦合唱了! 果然四位一開始合唱, 發出驚人的喉音共鳴 (如 kargylaa 和下面的 Sygyt), 台下的觀眾就全醒了! 更重要的是, 他們不是只為炫技而唱, 八首曲子有六首都是有如我們原住民的歌謠, 曲意有著豐富的情感. (例如最後一首 Aa-shuu de-keioo 是描述男孩星夜騎馬為見心上人) 果然安可曲結束後餘音繞樑, 後台出現搶購CD人潮.


圖瓦樂團驚人的喉音技術之一 "Sygyt", 一人演出蟲鳴鳥叫風吹.

2010.6.8(二)19:30@音樂廳 TSO-愛情三部曲Ⅲ --『黃金萊茵--秘密到處在低語』
為了柏林愛樂長笛首席安德列斯‧布勞(Andreas Blau) 來聽, 想不到連人都沒有看到(淚)

上半場: (遲到無法入場, 看電視覺得長笛家吹得棒極了!) 孟德爾頌 (Mendelssohn: overture to Ruy Blas,op.95), 藍乃克長笛協奏曲 (Reinecke: flute concerto,op.283) 曲子內容很平淡. 長笛獨奏安可: 德布西 "潘神笛" (Debussy: Synrix)

下半場: 舒曼第三號交響曲 "萊茵"(Schumann: symphony no.3 "Rhenish",op.97), 五個樂章有三個樂章表現還不錯, 算是我這幾次聽TSO表現比較好的一次唷! 尤其是第四樂章 (Feierlich) 類似管風琴共鳴的合奏效果, 搭配音樂廳真正的管風琴背景, 讓我相當陶醉.

樂團安可曲是我玩 文明帝國4 的愛曲之一, 布拉姆斯第一號匈牙利舞曲 (Brahms: Hungarian dances no.1, WoO1-1), 指揮巴莫特(Matthias Bamert)以相當狂野的方式處理, 希望北市交能從他身上學到一些東西囉.

2010.6.13(日)14:30@台北愛樂暨梅哲音樂文化館(北市濟南路一段七號B1) 台北愛樂室內樂坊第十三期 鋼琴四重奏--古典、浪漫與現代


很難得可以跟獨奏家坐這麼近! 我在小提琴和大提琴中間前方一公尺而已! (上面照片穿 Messi 19號球衣的就是我 XD)

上半場: 莫札特第二號鋼琴四重奏 (Mozart: piano quartet no.2, K493) 與原定曲目第一號不同. 鋼琴很有莫札特輕巧的風格, 可惜大提琴音量太小, 沒能跟其它三樣樂器一樣有突出的表現. 再來是高大宜弦樂三重奏間奏曲 (Kodály:Intermezzo for Violin, Viola & Cello), 不太熟悉.

下半場帶來布拉姆斯鋼琴四重奏 (Brahms: piano quartet,op.25), 這首曲子大部份還是鋼琴三重奏的寫法, 中提琴經常與小提琴同音, 或與大提琴同音/八度; 小提琴和大提琴, 大提琴和鋼琴也經常double. 第三樂章開頭算是四樣樂器比較有各自表現的段落, 而在精采的吉普賽風第四樂章, 樂手們很盡力的飆快了, 尤其是coda的部份很過癮.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