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May 3(日)14:30@音樂廳 NSO發現未來大師系列—時間與空間的愛情遊戲
不是為了NSO, 而完全是衝著下半場 拉威爾:《達孚尼和克羅伊》全曲台灣首演來聽的 :P
(我之前買CD聽了整曲以後, 才真正認識這管弦樂天才)
上半場則是以四季分成四樂章的賴德和:《紅樓夢》交響曲(世界首演). 除了第四樂章, 琵琶名家王乙曲有較驚豔的演出之外, 整部作品實在很乏味, 感受不到紅樓夢變幻無常的訊息, 也聽不出"春夏秋冬"四個樂章有什麼特色.
下半場一開始, 簡文彬很熱心地把整齣芭蕾舞劇的內容仔細講了一遍, 我才恍然大悟曲中一些"特效"是代表什麼 (海盜的笑聲等等 XD).
由於這是一首演出時間50多分鐘, 不間斷的芭蕾音樂, 所以對聽首演的觀眾們是個大考驗 (我旁邊的合唱團朋友就說他快睡著了 XD) 我則是因為太愛這首曲子, 所以從頭到尾全神貫注. 起伏極大的樂曲在票房不佳的空蕩音樂廳中迴響, 其實是蠻吸引人的; 而除了弦樂以外, 我對簡文彬和NSO在這首曲子的表現相當滿意 :) 合唱團也沒有歪太大.
2009 May 6(三)19:30@音樂廳 北市交40週年團慶音樂會-巴許基洛娃與北市交
這場是衝著鋼琴家跟莫札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來的. 不過我對開場 蕭斯塔可維奇的《節慶序曲》很有好感, 不僅是因為三樓的銅管聲部加入立體效果, 我甚至覺得加入中小學 (中正高中、師大附中高中部、復興高中、南門國中、仁愛國中、師大附中國中部、福興國小、敦化國小、古亭國小、光仁國小音樂班等九所學校共65名學生) 共同演出, "改善" 了北市交原本 "合奏不齊" 的缺點 XD 會不會是這群愛面子的團員偷練, 以不讓自己在小朋友面前丟臉? XDDDDD
再來是莫札特最著名的一首鋼琴協奏曲, 它有個浪漫的暱稱《鴛鴦戀》(Elvira Madigan), 因為此1967年的電影使用了第二樂章而聲名大噪. 因為身體疲累的關係, 我到這時已經快睡著, 依稀覺得鋼琴家的快速音群相當完美. 她的力度不夠深, 不過無損莫札特此作品的輕盈風格.
下半場樂團演奏蕭斯塔可為奇的《第十五號交響曲》. 首先是視覺的不同. 引用 Arttime藝術網的文章:
舞台上的樂團以嶄新的團服帶出令人驚艷的新風貌,也意味著下一個新的里程登場。而國內知名服裝設計師潘黛麗老師親自操刀,為北市交60名女團員設計全新演出服。交響樂乃源自歐洲大陸的精緻藝術,音樂會穿著的是正式且傳統的服裝,潘黛麗老師保留了那份正式的味道,設計理念講求適合東方人的體型、膚色,並且擷自台灣特有的大自然元素,例如:台灣有獨特的蝴蝶種類,有滿滿整個池畔的荷葉。故將此次的服裝設計比擬成蝴蝶般、又如朵朵荷葉,在舞台上,當演奏起各種不同的樂器,袖子上的張力與荷葉因加上泡泡袖的舞動,而不同素材的搭配,有如蝴蝶般飛舞在眼前。讓來自西方國家的藝術盛宴,融合台灣特色與時尚設計,除了賦予樂團舞台新風貌之外,在北市交進行國際巡演的場合,穿著帶有台灣自然元素的演出服,彷彿以音樂為沃土,將各種綻放的台灣之美帶向國際舞台。
半夢半醒的我的確有 "樂團變漂亮了" 的模糊印象, 可見服裝造型成功. 至於音樂, 這是我不熟的蕭氏他最後一首交響曲, 卻有我很熟也很喜歡的動機在其中, 所以聽起來也算舒服. (跟前一曲好巧不巧, 這個動機也是美國牛仔電視廣播劇《遊俠傳奇》(The Lone Ranger)的主題.)
安可曲好像是改編 "高山青" 和娜魯灣曲調, 不怎麼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