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09

Civilization and concerts

好一陣子沒有發表文章, 原因就是標題寫的, 我又中了文明帝國 (Civilization) 的毒!


因為這個四代資料片, 耗掉我幾乎全部的放假時間, 還因為沒去游泳, 肥了幾公斤! (幹!)

我有多迷戀這個遊戲呢? 從國中接觸到一代以後, 我大部分的GRE英文單字 (就是平常根本用不到的字) 都是從這裡學的; 其它電腦遊戲都會在半年內被移除, 唯獨這系列的遊戲是 "每砍掉後半年會再重灌進來"; 我有很多理由不玩其他遊戲 (玩3D遊戲會昏頭, 即時戰略反應不過來, 線上遊戲要找快速網路...), 但不用任何理由, 我一進入文明, 就會玩上幾天幾夜, 甚至幾週...

這個遊戲的毒甚至影響到我聽的音樂和買的CD. 只因為文明帝國三 (Civilization III) 我最愛的一段音樂 (鋼琴獨奏, 象徵工業時代來臨), 我差點就買了 2/16 黃彥博2009鋼琴獨奏會. 好在最後還是忍住衝動, 到演奏廳小電視前看完這第一首曲目才走 <-- 還是跟神經病一樣 (沒買票的原因之一是他彈的真的不怎麼樣, 二來是他其他曲目: 蕭邦第一號敘事曲,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 我在去年聽過很棒的版本了)


李希特演奏海頓:E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49,第三樂章

然後過幾天要聽國家交響樂團 (NSO), 經過西門町佳佳唱片, 沒什麼考慮之下就把收錄這首的 NAXOS 唱片買下來了... 真是無藥可救orz

中間累積聽了四場音樂會. 首先是室內樂: 二月18日 19:30 弗洛伊德三重奏@演奏廳
演出三首為單簧管、大提琴和鋼琴寫的三重奏, 在 YouTube 上都找不到 :(
  • 厲斯 (Ries, 跟貝多芬同梯) 的作品 28, 我是覺得跟節目單寫得一樣, 有形式卻沒有靈魂, 不好聽.
  • 卡恩 (Kahn, 德國晚期浪漫派, 跟著名足球守門員同姓:P) 的作品 48, 這首超棒! 最後他們安可的也是這首的最後樂段. 我後來在佳佳找不到錄音, 可惜.
  • 貝格爾 (Berger, 曲風蠻像布拉姆斯) 的作品 94, 結構較前兩首龐大, 四個樂章, 節奏和調性變化也多. 我覺得也算好聽, 但是是那種刻意設計的, 斧鑿痕跡比較明顯.
演奏家方面, 鋼琴彈得很差, 感覺沒練熟. 大提琴很有感情, 但音準和音色蠻可怕的. 單簧管相對好多了, 只有偶爾的掌控失敗.

再來就是 NSO 了: 二月18日 19:30 幻想 交響@國家音樂廳
專程聽這場是為了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 (Berlioz: Symphonie Fantasique). 第一次聽這首曲子也是 NSO 演出 (演出前指揮講解), 之後我買了 Phillips這張CD 帶去美國, 變成我最愛的唱片之一, 下雨的晚上經常播放. 回台灣以後就經常 "幻想" 趕快再聽到這首的現場演出 (絕對不是某網友亂縮寫的 "幻交"!)

這場 NSO 的票房真是意外地好, 二樓坐滿至少八成五! 我聽了上半場的現場後發現了原因: 法國指揮 蓋柏 (Fabien Gabel) 和鋼琴家 巴佛傑 (Jean-Efflam Bavouzet) 把曲子和樂團帶活了! 首先是鋼琴家的老師 桑肯 (Sancan, 去年過世) 寫的鋼琴協奏曲, 風格類似拉威爾的炫麗, 但素材更大膽前衛, 長度也比較長, 第一樂章 快-慢-快 三段落都有很完整的獨立發展, 規模已有一整首莫札特時代的協奏曲.

再來是我聽過也蠻喜歡的拉威爾鋼琴協奏曲 (寫給兩隻手的, 他還有一首寫給左手單手演奏), 致敬意味也很濃, 因為桑肯在世時以演奏拉威爾聞名. 最不能錯過的是這首的第二樂章, 在莫札特式的左手伴奏上, 浮著極長的、重音跟伴奏錯開的迷離旋律, 此旋律跟木管交接時段尤其動人. 鋼琴家非常有自信, 動作很誇張 XD, 速度偏快, 導致第三樂章樂團銜接不起來. (PS. 跟拉威爾很多管弦樂一樣, 這首從頭到尾都很挑戰管樂器的技巧.) 後來安可曲重新演奏第三樂章就好非常多了.


蓋伊 (Francois-Frederic Guy) 演奏拉威爾: 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下半場的幻想交響曲, 讓我簡直不敢相信這只是 NSO! 也許因為演出過比較熟, 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指揮比較嚴格. 從中場很多人還在狂練, 以及演出中大家的專注, 可以感覺到 NSO 團員特別認真對待這場演出. 第四樂章的低音管樂氣勢, 和第五樂章指揮帶頭的群魔亂舞, 尤其令人驚豔.


杜特華 (Dutoit) 指揮日本NHK交響樂團演奏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第四樂章《斷頭台進行曲》(Marche au supplice)

接著是週中的外國團: 二月26日 19:30 I Musici 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國家音樂廳
由於主辦比較晚敲定, 這場的宣傳到年初才開始, 但是票房好到令人傻眼, 以下截圖是當天網路訂票看到的賣座情形, 紅色部份為已售出, 最高票價NTD3500...

是的, 我跑去坐右上角那個綠色小點的位置, 因為我的便宜票位置太差 (四樓最後).

這場主打兩大: 一是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二是他們團慣用的名貴提琴. 開場是羅塔 (Rota) 為他們寫的四樂章《弦樂協奏曲》, 我坐在第二排右邊, 被醇美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音色徹底征服! 再怎麼樣的音響, 也沒辦法重現好琴在音樂廳的共鳴啊!!! 當然耳朵還是利的, 聽出他們中提琴和第一小提琴聲部內, 兩把常常沒有同時進來.

第二首就更舒服了, 暫時不管演奏技巧的問題, 且讓格蘭齊《愛上電影音樂》帶我們從《月河》(Moon River) 到《星際大戰》, 電影名曲十幾首串連走一遭. 果然都是耳熟能詳的曲子 (其中只有《豪勇七蛟龍》我沒聽過), 現場氣氛也被炒熱.


慕特 (Anne-Sophie Mutter) 演奏韋瓦第:《夏》第一樂章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下半場的《四季》反而比較沒那麼突出, 只有兩段電到我:《夏》和《冬》的第一樂章. 這是因為畢竟這是給小提琴的炫技曲, 給一個不是世界級頂尖的小提琴家來拉, 就變得很辛苦 orz 所以安可曲: 巴哈的《G弦之歌》和韋瓦第另外兩首大協奏曲樂章, 反而比較好聽、比較對味. 而且他們一直搬琴出來致謝, 名琴一字排開真是大飽眼福 :D (可以請他們下次拉巴洛克重奏/大協奏曲嗎?)

連結: 真係井 (Maki Itoi) 與維也那愛樂女團演奏韋瓦第:《冬》

再來又是 NSO了: 三月1日 14:30 嬝繞川原的穹音@國家音樂廳
其實我已經忘記為什麼要聽這一場, 可能是想現場聽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 但現場 (比法國那場冷清很多) 聽來, 反而是這首表現比較不好. 先說獨奏家好了, 他身形高大, 大提琴到他身上好像縮水成中提琴 XDDD 但他拉琴方式比較小心翼翼, 很適合巴哈, 但尾音不夠飽滿, 就不太適合這首感情濃烈的艾爾加了. 他安可猶太民謠那段就合適得多, 讓我覺得他好像把大提琴當古典吉他在演奏. (有這一個門派嗎?)


拜努姆 (Eduard van Beinum) 指揮倫敦愛樂演奏艾爾加:英倫樂土 (片段)

NSO 則是再一次讓我鼓掌. 開場曲: 艾爾加《英倫樂土》(Elgar: Cockaigne) 速度和表情變化都多, 但樂團的專注完整地體現指揮想要的細節. 大提琴協奏曲則是和獨奏家調性不搭, 一開始熱力蓋過獨奏, 到了第三樂章又太冷靜, 澆熄獨奏家的激情, 造成這首曲子整體平淡的印象. 下半場的西貝流士 (Sibelius) 第五號交響曲又恢復得不錯: 第一樂章開頭木管太大聲, 但到後來漸快的部份, 整個樂團都配合得很好, 把氣勢成功地推上去. 第二樂章有著奇異的半音動機 (我聽CD還以為是兩首曲子疊在一起播放@@), 可惜這時NSO管弦分家和慢出來的情況較嚴重 (木管為甚), 比較不好聽. 第三樂章的弦樂快速顫音和銅管莊嚴動機表現得很恰當, 中間還是有幾次分家, 但最後乾淨俐落的結尾數音, 整齊程度有國際水準!


沙羅能 (Esa-Pekka Salonen) 指揮瑞典廣播交響樂團演奏西貝流士: 第五號交響曲, 第二樂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